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基层动态

臭鳜鱼礼盒里的“暖心密码”——工会干部当“打包工”的意外收获

发布日期:2025-07-29 10:54信息来源:黟县总工会 作者:余月琴 浏览量: 【字体:   收藏

当工会干部的手指沾上封装礼盒的胶带,当车间里的鱼腥气盖过会议室的茶香,这场由黟县总工会发起的“当一周工人”活动,正在企业车间里写就一段别样的“初心故事”。

从“听汇报”到“问冷暖”    身份切换藏着真性情

“王姐,这礼盒边角得压实封密吧,不然运输时容易破,里面的冰袋易化.........”在黟县经开区黟景农业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县总工会副主席正跟着工人王大姐学打包,往常坐在办公室里审批文件的她,如今指尖被胶带粘得发黏,鼻尖萦绕着臭鳜鱼特有的浓郁气味。

这样的场景,是此次活动的日常。没有“指导工作”的派头,没有“调研走访”的架子,10名工会干部走到企业生产一线,用沉浸式体验践行“初心生产线”,把“打卡上班”变成“打卡上岗”。

“以前看报表只知道工人加班多,可亲自站几小时流水线才明白,久坐办公室的腰,扛不住连续弯腰打包的累。”年轻干部小李的朋友圈里,晒出了自己的劳动勋章----磨出红印子的手掌,配文是“原来‘岁月静好’,是有人替你把重活扛在了肩上”。

从“纸上承诺”到“现场解题”,政策宣讲带着“鱼腥气”

休息时在车间角落,工会干部小刘正与王大姐拉家常闲谈。“前阵子老江在家摔了一跤,养伤那阵子没收入,愁得头发都白了。”王大姐的话像颗石子,在小刘心里荡开涟漪。她细问才知,企业只给职工买了商业的意外险,没给职工买互助保障险,老江的医药费商业意外险报不了多少,绝大部分是自己掏腰包。

于是小刘摸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把“互助保障险”几个字圈了又圈——这比任何汇报材料都来得真切。

当天中午,小刘从车间出来就从包里掏出互助保障险宣传册直接找到了黟景农业公司的老板。“您看,工人们洗鱼车间地面难免湿滑,打包时弯腰抬货,万一出事……”她把在车间听到的“老江的故事”讲了一遍,又算起明白账:“一份互助保障险花不了多少钱,可真出事了,能给工人兜底,这不也是企业的暖心招牌?”

老板细看了小刘手上的宣传册,沉默片刻后拍了板:“你们工会干部能亲自来我企业车间帮忙打包干活,我就知道这事儿靠谱。我马上安排办公室具体经办人和你们对接,给所有职工都买上!”

消息传回车间时,打包台旁爆发出一阵欢呼。王大姐抹了把手上的水:“这下好了,干活心里踏实!”

臭鳜鱼的鲜香里,飘着工会的实在劲儿

这场始于“体验劳动”的活动,最终变成了“解决问题”的实践。在黟景农业有限公司的流水线上,工会干部们不仅学会了打包臭鳜鱼礼盒,更摸清了工人最实在的期盼——不是口号式的关怀,而是真真切切的保障。

如今,黟景农业的工人们都拿到了互助保障险保单,打包礼盒时哼起了小调。而总工会的干部们还在继续“打工”,他们的口袋里,除了胶带和便签纸,还多了份“职工需求清单”:有人希望增设饮水点,有人盼着能学电商直播卖货……

当“黟心为工”的承诺不再是墙上的标语,当“黟起解忧”的担当化作掌心的老茧。这场带着臭鳜鱼味的“一线实践”,那些藏在臭鳜鱼鲜香里的温暖,正悄悄变成职工心里最踏实的依靠。这大概就是工会工作最动人的模样——把职工的事,当成自家的事,用实在行动,酿出生活的甜。(余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