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基桥

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

发布日期:2024-05-13 08:43信息来源:市总工会 作者:市总工会 浏览量: 【字体:   收藏

徐基桥,男,1969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高中学历,于1991年2月参加工作,从事桃源公司的机修工作,现担任黄山桃源食品有限公司设备车间主任,先后荣获了黄山市五一劳动奖章、黄山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提名奖),黄山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20年、2021年连续获得黄山市“五小”竞赛三等奖,2024年获全省职工技术创新竞赛金成果奖,拥有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

一、不断创新、勇攀高峰

徐基桥出生于农村,因家庭贫困,高中毕业后失去了继续升学的机会,自参加工作以来,他深知自己知识的欠缺,几十年如一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勤奋学习,自学了多学科的大学课程,如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电子电器、制冷和计算机及软件工程的基础及专业课程,从一名普通的机修工成长为熟练掌握机械设计及制作、电子自动化、制冷安装及算法编程的专业技术人员。

在工作中徐基桥同志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大胆的进行设备改造,1993年桃源公司建造了1000平方米的氨机冷库,使用20年后,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企业的周边已是大量的居民区,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杜绝安全隐患,企业必须将冷库的氨系统改造为氟系统,专业制冷公司报价在220万元,徐基桥同志主动请战,凭借自己多年在制冷、电子电器及机械方面的专业知识,带领公司几个机修人员,完成了这项工程,花费资金不足100万元。近年来桃源公司相继建造了近6000T冷库,从冷库设计到设备选型及安装都是徐基桥同志带领他的团队完成,所花费用都不足专业公司的40%,冷库完成后公司聘请专业机构进行了验收,对整个冷库的设计安装及性能给出很高的评价。上世纪90年代初,桃源公司花费4万美元从日本进口了一台真空机,使用20多年后,设备很多部件老化,技术参数已不能满足产品的要求,这台设备濒临报废,与日本原设备厂家联系,都认为没有修复的可能,徐基桥同志凭借多年经验和过硬的专业知识,将该台设备修复并对该设备进行了智能化升级,使这台濒临报废的设备重新换发了生命力。近年来,徐基桥先后改造公司的进口和国产设备20多台套,不仅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累计为桃源公司节约资金千万以上。

不断创新设计自制设备,桃源公司是一家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企业,由于行业特点,很多的生产工序在市场上找不到可以使用的通用设备,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近年来,企业的一线操作工越来越短缺,这样也制约了企业的做大做强。如桃源的糖水板栗产品需要按每粒重量进行分级,在加工板栗的三个月内,每天从事分级工人达50人,国内市场没有这类高精度的重量分级设备,日本仅有一家企业生产6列高精度重量分级设备,分选速度为500个/min,分级误差为±1g,每台售价超过180万元(含关税和增值税),且交货期在一年以上,为了解决分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问题,桃源公司聘请了芜湖博士联合机器人团队,并支付了76万元的前期研发费用,虽然经过了一年的研发,最后以失败告终。徐基桥同志急企业所急,主动请战,从设计图纸、到各种零配件的加工以及可变程序控制器的PLC程序的编程,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完成了六列高精度重量分级机的研发和制作,该设备称重精度为±0.5g、分选速度为720个/min,相比进口设备分选精度和分选速度都有了大大提高。近年来徐基桥设计并制作了定量自动注液机,自动发栗机、自动栗蓉装填机、涩皮栗打孔机等大量自制设备,同时对原杀菌系统进行了智能化升级改造,不仅缓解了劳动力不足,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每年为企业节约的人工及水电费用在贰百万元左右,为桃源公司近年来的产能及经济效益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

徐基桥同志多年的创新实践和艰苦付出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已有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有四项,实用新型专利十七项,并有七项“发明专利”在实审阶段。

二、热心公益、助力乡村振兴

徐基桥同志不忘初心、热心公益,助力乡村振兴,他不计报酬,为宏潭乡溪下村建造了200立方的冷库,解决山区农民的茶叶储存,他利用休息日,每年不定期的去溪下村保养设备并为溪下村培训制冷人才。近年来为了促进乡村振兴、桃源公司将初加工转移到帮扶的山区乡镇,每个加工点的车间布局和设备选型及安装都是他去完成,为了不影响白天正常工作,经常夜晚去各加工点检修设备,从不收取任何报酬。正如他常说:“自己出生于农村的贫困家庭,深知农民的不易,能利用自己的能力为农民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是我最快乐的事”。徐基桥同志精湛的技术和无私的奉献在各加工点的农民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三、锻铸团队、示范引领

为了培养和储备食品加工设备维护、保养及制作的专业人才,2020年以徐基桥为带头人成立了“徐基桥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黄山市前沿技术创新团队”,2023年黄山市总工会授牌“第七批黄山市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工作室采用师徒结对方式,徐基桥为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制定了学习计划和阶段性目标,并亲自编制教材制作PPT为团队进行理论和实操培训,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技术和体会传授给团队的年轻成员,积极开展设备改造和制作的课题研究。经过大师工作室和前沿技术团队近三年的运行和徐基桥同志的精心指导,整个团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除服务于桃源公司外,同时服务于黟县工业园其它食品加工企业。赢得了社会各方面的认可。

三十多年来,他自学成才,从一名普通机修工成长为桃源公司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是农产品深加工领域设备制作的重大技术专家,精通机械设计及制作、电子自动化、制冷安装及算法编程。凭着对工作的热爱,结合行业特点和公司的生产实际,创新设计自制设备,依靠科技兴企,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设备技术上的难关,设计并制作了许多高效的设备,为桃源公司的发展壮大,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还热心公益,助力乡村振兴;先进提携后进,不遗余力传帮带,为桃源公司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